作为广东画坛在世画家中屈指可数的大家,杨之光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儿童艺术教育 之上。去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从艺从教60周年回顾展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展出了他与一群小孩子的创意作品,意味深长。
雷于蓝副省长在与杨之光教授的对谈中,由美术培育的现状切入,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文化强省建设,能否产生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如何培育出未来的文化大师?
现在艺术院校很难培养出大师
雷于蓝:美术是时代的记录。广东美术以“岭南画派”为代表,在中国美术界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杨老是美术大师,也是教育家,从教几十年,对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很有发言权。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文化强省,艺术人才包括美术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是重要指标。今后,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任务更重了。
杨之光:;对,人才是关键。现在的问题是,浮躁风比较严重。无论是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不是很扎实,我在想,在这样的氛围中,还能不能出高剑父、关山月这样的大师?培养大师不容易,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关过牛栏,受过磨难,但矢志不移,始终坚持艺术探索的精神;不虚美,不浮躁;艰苦的生活,踏实的脚步;这些都是培养大师重要的条件。我跟徐悲鸿老师学画,我在美国呆过,也在台湾呆过,最终还是回来了,我的根在这里。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杨之光;没有广东,就没有我的艺术成就。
雷于蓝:十几年前您一次性把1200多张画作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在全国美术界引起了震动。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个人风格、个体色彩相对突出一些,因此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有其特殊性。文化强省建设需要人才的支撑,美术学院怎样在发现优秀人才、选拔优秀人才、加快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作用?
杨之光:您讲到了一个很要害的问题。我觉得现在艺术院校很难培养出大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和特殊性。现在的艺术学院的老师不再是大师了,按照现在的体制,教艺术的老师都要求有研究生学历,但能够考上研究生的不仅要看专业,还要考外语,很多专业能力很强但外语成绩不太好的人就被挡在了门外。结果何谈名师出高徒?李苦禅、齐白石都学历不高,但徐悲鸿就敢把他们请来任教。放到现在,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而一些稍有成就的教师,60岁正处于艺术创作的高峰期,人生阅历、经验累积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必须退休。
再说学生的选拔。艺术院校学生的选拔不能按照一般人的眼光,而是要有“特殊规律”。现在美院教授都不能自己选学生,选出来的都是规范教育下的一般人才,艺术天赋、刨造力平平。当年刘勃舒只有初中学历,但徐悲鸿一眼就看出他有潜力,并给予他悉心教导,后来他成为艺术名家。
雷于蓝:这是个体制问题。“不拘一格降人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刀切会扼杀了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天才,完全放开又怕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太强。给名校、名教授多一些自主权,他们会对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也对自己和学生负责。
杨之光:是的。美术人才的培育和聚集除了美术院校、美术机构的内部因素外,还有社会的外部因素,这就是社会对美术的认识,社会对美术的参与,社会对美术的支持。北京和上海企业家、社会机构支持美术家、收藏美术作品的风气很浓,在那里美术家会生活得好一些,所以聚集得就多一些,交流就多一些,提高就快一些。广东这方面还没有成气候,挖掘开拓的空间还很大。
艺术从孩子抓起,美术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
雷于蓝:广州市有很多“杨之光美术中心”,家长孩子反映很好。您80岁高龄,却费心费力办教育,而且是民办教育,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您教了一辈子大学,功成名就了改教小学生,大家都看出来您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的希望和梦想。
杨之光:办教育,教孩子,是我这些年投入全部时间、金钱和精力所做的事情。我有一个信念: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的美术事业要发展、要振兴必须从孩子抓起,少年时期的美术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些年,我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办教育劲头不减,在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雷于蓝:国家的竞争、民族的竞争、地域或者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一切都谈不上。人才从娃娃抓起,从少年抓起,让他们在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就接受美育的阳光雨露。办教育,在娃娃中间普及美术教育,在青少年中间普及美术教育,这对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对青少年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民办教育政府有责任,我们应该扶持和支持。
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培养关系到未来
杨之光:关于办学的目的,我曾经说过一句让大家吃惊的话:“如果想成为画家,就不要到杨之光美术中心来!”我创办这个中心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教给他们拓展创意思维的方法,他们日后可以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建筑家等各行各业的创新人士和成功人士!我们现在提发展创意产业,但如果没有创意人才,这句话就是空中楼阁。创新人才、创意人才不是说有就有,而是要靠我们培养,而且是从小就培养。去年,我带了许多孩子的作品到中国美术馆展览,其中很多都不是美术作品,而是创新思维的设计构思,有了这样创新思维、创意理念的培养,将来孩子们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与国外相比,国内有青少年宫的培训班,承担了艺术培训的职责,但模式比较陈旧,往往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兴趣培养,偏重于模仿而不是创造,停留在标准化的教育和大众化的美育水平。
雷于蓝:创新思维、创意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现在看来,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趋势,美国、韩国能做大做强,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取胜。在国外,艺术教育与语言、计算、外语等主科一样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艺术学科不是锦上添花的学科,而是基础学科。我们要探索真正能够激发孩子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