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先生:
大札及大作《九八英雄颂》的画照均已收悉,照片洗印得非常清晰,尤其几个局部更是生动传神,我相信都比较接近原作。除了些持久战的课业,我一般不压事,接信当日起就陆续地请朋友传阅,几乎都为这件作品而兴奋,并且就几张局部照片议论你的新技巧,可见新意也是有的。
你来信讲,希望我写点观感,而且说了些“有兴趣的话”、“不可勉强”之类的前提,全无前辈命令后学的意思,看得出你对评论家的尊重。评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应该“从于心”,而不是从于权或从于利。但并不是所有的画家都这么看,许多人把评论家看做艺术升值的“轿夫”。所以,评论家经常处于自守无奈之中。其实,因有较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身,久有超负荷之感.早就想贴一张“无力承担评论文字和展览操作,敬请谅解”的告白,竟连这告白也未写得出来。所以,只好回先生一函,或者借题发挥.说点真话,也较撰文省劲些、随便些。
过去,我通过对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研究,产生了一些观点,总以为:花鸟、山水画可以大器晚成,惟人物画创作盛期当在中青年时代。有些师友不同意此说.却也未拿得出多少证据来驳我。记得我在前年为你所写的《还是一颗闪亮的星》一文中,就曾有所诘难:你作为一个人物画家在晚年将如何画下去?我心想,你在80年代完成了肖像系列之后。在耳顺和古稀之际,已经找到了适合于你,也适合于国外市场的舞蹈人物和人体艺术,会进一步完善和升华你的没骨人物画技巧。没想到,你还像青年时代那样,敏感于社会性的大主题,还那么具有社会责任感,这是我最为敬佩之处。更何况,你已经全家住进了美国,生活在与中国大陆相异的另一种文化背景中。弟无缘去美国考察。但许多资科说西方艺术家是不必有社会责任感的。近中读到陈瑞林译苏立文著的《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一书,苏立文在中文版序言中就谈到这种差异。
“我看现在在西方和中国最基本的不同,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社会意识和伦理观念等非艺术的问题。……即使是最激进的中国美术家,也依然受到不能脱离社会的传统观念的约束。……而在西方却几乎没有哪位艺术家会接受必须对社会负责这种观点。……当东西方美术交流的所有障碍都被消除这一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中国美术家的内心却依然存在着追求自由与承担责任之间的紧张感和矛盾感。这种既相合又相斥的辩证关系,正好为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交流增添了无穷无尽的活力。”
我以为,尽管西方不一定没有了“对社会负责”的艺术家.苏立文先生对中国的说法总还比较客观、实际。如果中国艺术家失去了这点责任,或者都崇奉没有责任的自由,也就失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尽管艺术家不必为生态平衡的破坏和贪官污吏们在水利工程中偷工减料承担责任,但如果他们不对这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表现出起码的关心,也便枉活了一世。你说:“创作此画主要是出自一种责任感”,还谈到你参加1954年武汉的防汛抗洪斗争,这次抗洪虽不能及时参加,但“心里始终关注着这一壮举”。我想,这便是你不顾古稀之年、不惜“大病一场”的创作冲动,这是《九八英雄颂》作为“从于心”的艺术最真诚的内在驱动力。
我是主张艺术关注人生的.关键是它应该符合艺术规律,不要重复过去那些极“左”的违背艺术规律的错误,不要变成现代的标语口号.不要像以前发生过的那样.命令詹建俊让狼牙山壮士跳崖,或者把石鲁的《转战陕北》说成是“孤家寡人”。在这点上,你是“从于心”的,也是自由的,所以那没骨人物画的技巧也发挥得甚好。你说“用没骨法西重大题材,比画舞蹈、人体难度大得多”,并在这段话上加了着重号,这确是实话,也当然是你体会得最深。
在我看来,没骨法;无论是用于花鸟、山水、人物,最适宜表现色泽之美、秀润之质。目前中国长于没骨人物者,你用于单个的舞蹈人物或人体,田黎明表现光影中雅逸的少男少女,彭先诚则施之于古典题材,各擅胜场,但也仿佛都不适宜画揭天掀地之举、现悲壮苍厚之力。惟有你,避开轻车熟路,偏偏要用这没骨法画英雄主义精神。我不知道你是否也认为,你的没骨法技巧由此有了变化.有了更充实、更丰富的表现力。如果论纯正的没骨画技巧,左边第三人的面部体现得最好;如果说有所突破的话,则是你心目中的高建成(即左起第二人)塑造得最好,你在他面部复笔相加的几处重色干皴,无疑是为秀润的没骨法增添了苍厚之力,连同在他身上出现的墨色及其棱角,这正是这一悲壮的题材所需要的力度。
如果说有什么可商榷的话,我以为.这排对角线上的人物还是平了些,水画得略嫌租疏。水势不足,则弱化了矛盾的对抗性,人的力量、子弟兵的力量就没有得到更有力的衬托。既然受到西画形体观念影响的没骨画和水彩画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否也可以进一步借助西画技巧丰富水的表现呢?而且任何具象艺术的背后都有抽象的骨架,这抽象骨架的营构对具象艺术来说无疑是可以“补钙”的。不知先生以为如何?这使我想到,有的朋友说你的画近似水彩,弟以为这也没有什么对错可辩。一部现代中国画史,由齐白石、黄宾虹证实了传统自身仍然具有的生命潜力.而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则证实了中西融合的可能性。特别是现代人物画,如果没有蒋兆和的探索成果又将何等惨淡。但正如传统没有终极那样.中西融合的新途亦未穷尽。去年,我在国画山水与油画风景研讨会上提交了一篇题为《两峰相会别有山》的文章。我认为,这中西融会的新峰的质将取决于对中西这两重峰头把握的深度,此亦其特有的难度所在。个中甘苦,先生深知,不待弟饶舌也。
抗洪抢险乃大主题.虽已有部队的《抗洪英雄赞》等一批感人至深的作品,但先生之大作仍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而且这一主题仍可以有直接的、间接的、多侧面的表现。尤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现代人总应该有更宏观、更深沉的思考。春节前当我看到一批以“爱我家园”为主题的儿童画时,那其中抗洪的画面比成人画有趣得多。虽然孩子们的画不能代替成人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比成人艺术要真纯多,他们也没有成人艺术家的框框和各种各样的杂念。我估计九届美展之前。会有许多美术家考虑大作、力作的构思。你的大作提前问世,既为他人提供了借鉴。也为他们提供了区别于你、同你拉开距离的依据。我期望中的主流艺术将是各种各样的,现实主义精冲将不限于某一种写实手法。你的没骨人物画既是别具一格的表现,同时也将会启发众多的后来者创造新的别样。更具现代感的别样,并以其内美的开掘深度证实世纪之交中国主流美术的生命力。我想.先生目前虽两栖于中美之间。但你的根还在中国.你的艺术思维走向.你将平生所有作品捐献给国家的行动都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你在周游世界中具备了开放意识,不仅自己的艺术会有古稀之后的新变,也还会对整个中国艺术的开拓作出贡献。如果其然.弟将放弃关于人物画创作盛期的观点。
谨颂艺安,并预祝鸥洋先生画展成功!她说过。她不服气于你的。
1999年3月2日
(原载《美术》1999年第五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